顯示第 10 至 18 項結果,共 347 項

本網站資料係外交部典藏 相關資料將陸續更新

Taiwan’s Choice-A Documentary on the Election for the Tenth-term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本影片為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實錄。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於2000年登場,為了競逐中華民國第2屆民選總統的位置,各黨紛紛推出候選人,包含宋楚瑜、連戰、李敖、許信良、陳水扁,並於2月19日總統大選競選活動正式開跑,各候選人分別發表政見及舉行造勢活動。此次選舉中選會前後舉辦了3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以及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5位候選人在螢光幕前同臺交鋒,分別就內政、外交、國防、大陸政策、 以及社會、教育、文化等議題發表政見,同時在此次大選中也首度開放無線電視臺播映競選廣告。於3月18日舉行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最後由民進黨參選人陳水扁與呂秀蓮以497萬7737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度的政黨輪替,也象徵臺灣的民主政治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臺灣的選擇-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實錄

本影片為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實錄。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於2000年登場,為了競逐中華民國第2屆民選總統的位置,各黨紛紛推出候選人,包含宋楚瑜、連戰、李敖、許信良、陳水扁,並於2月19日總統大選競選活動正式開跑,各候選人分別發表政見及舉行造勢活動。此次選舉中選會前後舉辦了3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以及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5位候選人在螢光幕前同臺交鋒,分別就內政、外交、國防、大陸政策、 以及社會、教育、文化等議題發表政見,同時在此次大選中也首度開放無線電視臺播映競選廣告。於3月18日舉行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最後由民進黨參選人陳水扁與呂秀蓮以497萬7737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度的政黨輪替,也象徵臺灣的民主政治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LIFE IN FREE CHINA

本影片講述經濟穩定、人民努力、選擇自由的中華民國現今社會、民眾所享有的各項福祉與進步。其中包含國民教育的營養午餐、選擇眾多的美食、大型百貨公司的消費、高樓大廈、電氣化火車、高速公路、大專教育、野外活動、巡迴醫療車、仁愛之家、選舉、藝文活動等社會福利。

自由中國人民的生活

本影片講述經濟穩定、人民努力、選擇自由的中華民國現今社會、民眾所享有的各項福祉與進步。其中包含國民教育的營養午餐、選擇眾多的美食、大型百貨公司的消費、高樓大廈、電氣化火車、高速公路、大專教育、野外活動、巡迴醫療車、仁愛之家、選舉、藝文活動等社會福利。

Beyond The Economic Miracle: The New 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此影片從過去中國的發明史講起,包括甲骨文、孔子哲學的發揚、唐朝文學與藝術,到音樂、戲劇的發展,再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事蹟、國民政府遷臺歷史,也介紹了臺灣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與光復後實施政策改革造成我國產業發展轉型的各種實例。政治方面的介紹包括:憲政制度、選舉權,與經濟建設後的政治經濟現況、醫療保健、藝文活動、教育等現況。經過現代化後儒家思想仍存於我們的社會,因有中國文化精神長存,才有現在的臺灣。

中華民國國情簡介

此影片從過去中國的發明史講起,包括甲骨文、孔子哲學的發揚、唐朝文學與藝術,到音樂、戲劇的發展,再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事蹟、國民政府遷臺歷史,也介紹了臺灣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與光復後實施政策改革造成我國產業發展轉型的各種實例。政治方面的介紹包括:憲政制度、選舉權,與經濟建設後的政治經濟現況、醫療保健、藝文活動、教育等現況。經過現代化後儒家思想仍存於我們的社會,因有中國文化精神長存,才有現在的臺灣。

A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 Forty Year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本影片由主持人陳月卿小姐引言,講述中華民國政府從武昌起義開始,配合人民的勤奮走過政治改革之路,如今政治安定有跡可循,歸功於憲政四十年在民主政治上的革新,包括選舉權、性別平權等,以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建設、衛生、外交方面的建樹、與十大基礎建設,除了民有的自由與平等,也編列經費增加許多社會福利措施,例如:積極建設山地產銷道路及增加其醫療保健工作、對於蒙藏等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皆有保障名額等。國民革命,最終的目的是要推行憲政、還政於民,戒嚴後更帶動了自由民主的全面改革。在臺灣憲政下,地方自治範圍的普及與民眾積極參與政治的覺醒,可以說現今世界民主國家少見,而四十多年來在國際上仍有許多友邦和我們斷交的挫敗,反而使他更加革新與開放,繼續朝向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的建設扎根。

蛻變的軌跡-中華民國憲政四十年

本影片由主持人陳月卿小姐引言,講述中華民國政府從武昌起義開始,配合人民的勤奮走過政治改革之路,如今政治安定有跡可循,歸功於憲政四十年在民主政治上的革新,包括選舉權、性別平權等,以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建設、衛生、外交方面的建樹、與十大基礎建設,除了民有的自由與平等,也編列經費增加許多社會福利措施,例如:積極建設山地產銷道路及增加其醫療保健工作、對於蒙藏等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皆有保障名額等。國民革命,最終的目的是要推行憲政、還政於民,戒嚴後更帶動了自由民主的全面改革。在臺灣憲政下,地方自治範圍的普及與民眾積極參與政治的覺醒,可以說現今世界民主國家少見,而四十多年來在國際上仍有許多友邦和我們斷交的挫敗,反而使他更加革新與開放,繼續朝向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的建設扎根。

THREE DECADES TO THE MIRACLE

本影片介紹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各方面的經濟發展。農業方面,在土地改革成功之後施行了農業機械化、農業改良、養殖發展等,並組織農會。教育方面,推動國民義務教育,設立新的大學、擴充大專學院。建設方面,推動十項建設,分別是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廠、核能發電廠。工業方面,紡織、家電製品、合板塑膠等工業大量外銷,民眾也將代步工具從自行車轉成摩托車。工業升級後轉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重工業和精密工業發展。文化、藝術、體育各方面,經常在臺北舉辦國際性的活動和比賽。社會福利方面,舉辦多種社會保險、施行老人福利法。政治方面,民意代表皆由人民所直接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