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第 10 至 18 項結果,共 30 項

本網站資料係外交部典藏 相關資料將陸續更新
In Tune with Tomorrow

In Tune with Tomorrow

本影片為講述臺灣基礎建設所帶來的效益。我國於民國60年代為因應經濟快速發展,推出十大建設,分別是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廠、核能發電廠,這為我國帶來廣大的經濟效益。繼十大建設後,我國政府推行十二大建設,交通建設有環島鐵路網、新建東西橫貫公路三條、拓建屏東至鵝鑾鼻道路。工業建設方面,開發新竹科學園區。農業建設方面,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修建河堤、海堤和改善農田排水系統。以及建設國民住宅、文化中心。

今天源自昨天

今天源自昨天

本影片為講述臺灣基礎建設所帶來的效益。我國於民國60年代為因應經濟快速發展,推出十大建設,分別是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廠、核能發電廠,這為我國帶來廣大的經濟效益。繼十大建設後,我國政府推行十二大建設,交通建設有環島鐵路網、新建東西橫貫公路三條、拓建屏東至鵝鑾鼻道路。工業建設方面,開發新竹科學園區。農業建設方面,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修建河堤、海堤和改善農田排水系統。以及建設國民住宅、文化中心。

Building for the Future

Building for the Future

本影片介紹中華民國經濟發展與十項建設的興建過程、其帶來的效益。我國政府於民國37年在臺灣實施土地改革後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為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經濟。42年為加速工業化進展,實施了6 個4 年的經濟建設計畫。62年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因應經濟成長提出近57億美元的十項建設計畫,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分別是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廠、核能發電廠。

美麗的遠景

美麗的遠景

本影片介紹中華民國經濟發展與十項建設的興建過程、其帶來的效益。我國政府於民國37年在臺灣實施土地改革後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為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經濟。42年為加速工業化進展,實施了6 個4 年的經濟建設計畫。62年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因應經濟成長提出近57億美元的十項建設計畫,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分別是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廠、核能發電廠。

Hello

Hello, Mr. President- Chiang Ching-kuo and His People

本影片為講述前總統蔣經國為國家建設及經濟的貢獻。前總統蔣經國經歷許多不同的工作崗位並經常訪視各地,深入民間並溝通,確實了解民眾的需要,為大家解決問題,包括開闢橫貫公路、榮眷福利、交通建設等,使得民眾與政府之間,建立了充分的了解與溝通。民國67年5月就任中華民國第6任總統,在擔任國家領袖之後,強調反對英雄主義,並主張團隊精神。在推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前總統蔣經國所提出的十大建設計畫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其建設包含南北高速公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鐵路電氣化、中國鋼鐵公司、中國造船公司、石油化學工業、臺中港、北迴鐵路、核能發電與蘇澳港。除了十大建設外,在林業、農業、教育等方面都有所貢獻。

總統好

總統好

本影片為講述前總統蔣經國為國家建設及經濟的貢獻。前總統蔣經國經歷許多不同的工作崗位並經常訪視各地,深入民間並溝通,確實了解民眾的需要,為大家解決問題,包括開闢橫貫公路、榮眷福利、交通建設等,使得民眾與政府之間,建立了充分的了解與溝通。民國67年5月就任中華民國第6任總統,在擔任國家領袖之後,強調反對英雄主義,並主張團隊精神。在推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前總統蔣經國所提出的十大建設計畫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其建設包含南北高速公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鐵路電氣化、中國鋼鐵公司、中國造船公司、石油化學工業、臺中港、北迴鐵路、核能發電與蘇澳港。除了十大建設外,在林業、農業、教育等方面都有所貢獻。

中國國民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

本片為民國77年7月7日至12日於林口體育館舉行中國國民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藉由影片介紹中國國民黨創黨94年來一路歷程,首先由國父孫中山先生先行為歷史展開新一頁,從興中會至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再至民國8年的中國國民黨成為歷史行革命民主政黨。於初步完成了黨的主織、明定了黨的信念後於民國14年逝世。偕而由先總統蔣公繼續承接並完成藉由軍政而訓政而憲政的建國宏願,而一切相關建設的努力與心血都紀錄於歷次黨內全國代表大會與中華民國的史頁中,其每次會議最終用意偕是希望以黨救國。於民國41年政黨退守臺灣後歷經退出聯合國、2次能源危機的衝擊及蔣中正總統於民國64年4月5日逝世,隨由蔣經國總統進而接下後續事務的棒子。並於歷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蔣經國總統自信的致詞下帶領國內逐一走向國際舞臺,並實際走訪各項10大建設及落實黨務工作與各項政策,如:解嚴、開放政治團體的6大革新方案、至大陸探親等逐一完成其黨念。「中國國民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包含1、一致推舉李登輝先生為本黨主席。2、通過「中國國民黨黨章修訂案」、「中國國民黨政綱案」、「中國國民黨現階段黨務革新綱領案」。3、通過「中國國民黨現階段大陸政策案」。4、通過「弘揚三民主義思想案-邁向民主、均富、統一的新中國」。

蘇澳港擴建

蘇澳港擴建

本影片為蘇澳港建造過程紀錄。「蘇澳港」因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擴建為國際港,於民國62年5月26日蔣院長視察時設立「蘇澳港工程處」負責擴建工程事宜,以移山填海的方式,創造出80萬平方公尺的海埔新生地,藉以舒緩基隆港擁擠船貨、及促進蘭陽地區經濟發展之兩大任務。此工程分為3期建設,第1期建設計畫由63年7月1日至68年8月、第2期建設計畫由69年1月至71年12月、第3期建設計畫由72年6月完工。全程皆透過機器與人工相互配合下由填海開始、架相關支架、梁柱等逐一完成各期工程,建造期間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於各階段巡視工程進度。

紀念先總統蔣公九四誕辰特別節目

紀念先總統蔣公九四誕辰特別節目

本影片為紀念先總統蔣公九四誕辰特別節目。中正紀念堂是為紀念先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而其中的「大中至正」四個字象徵先總統蔣中正平生的志節和精神。先總統蔣中正為國家及民族獻出畢生的經歷與智慧,挽救我國危亡之際及維護民族傳統。其貢獻包含憲法、土地改革、教育、國防等。於先總統蔣中正逝世後,前總統蔣經國亦遵守先總統蔣中正的遺訓治國,並提出十大建設計畫等,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並對臺灣經濟起飛有著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