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 Why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Owed a Debt of Gratitude 我國政府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以「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戰爭的真相不能遺忘」為信念,製作五部勾勒中華民國對日戰爭系列短片。影片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助理教授喬·伊頓(Joe Eaton)解釋了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華民國對戰勝軸心國的貢獻和戰後對世界和平及民主發展的努力。中華民國在蔣中正領導下戰勝堅苦的八年對日抗戰,1943年我國與英、美等國廢除不平等條約,1945年結束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將其歸還於我國。戰後我國不但未對日本要求賠償,且主張亞洲國家(例如朝鮮)應從日本殖民主義中解放出來,並於1942年簽署「聯合國宣言」戰後幫助建立聯合國。中華民國為世界和平所做的貢獻,
Read more Three Overlooked Facts About WWII 我國政府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以「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戰爭的真相不能遺忘」為信念,製作五部勾勒中華民國對日戰爭系列短片。本片透過問答方式,結合動畫及歷史畫面,藉由戰時與盟軍協商及戰後受降等諸多事實,傳達二次世界大戰被忽視之三大史實,中華民國政府和最高領導人蔣中正在第二次大戰期間領導中國軍隊對日八年抗戰,是同盟國中規模最大、犧牲最慘烈;中華民國政府負責中國的對外關係,並與盟國協調國家的軍事行動,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加入同盟國,同年我國也宣布加入同盟國,1943年中華民國政府最高領導人蔣中正與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出席開羅會議並發表開羅宣言;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政府受降代表何應欽將軍於南京接受日本的投降。事實證明對日抗戰是由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取得的勝利。
Read more Snapshot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我國政府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以「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戰爭的真相不能遺忘」為信念,製作五部勾勒中華民國對日戰爭系列短片。本片以時間軸方式,敘述抗戰史實,闡明對日抗戰勝利,係中華民國軍民艱苦奮鬥之結果。1912年國父孫中山創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1937年日本全面進攻中國,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對日八年抗戰,接著松滬戰役,上海失守,日軍攻入南京屠殺軍民。1938年徐州會戰、武漢會戰,蔣中正領導國軍殲滅數萬日軍。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加入同盟國。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國簽屬聯合國宣言;我國派兵前往緬甸支援英軍抗日。1943年開羅會議決定日本應歸還東北、臺灣、澎湖於中華民國。1945年波茨坦會議重申開羅宣言,同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結束。日本簽署降書並接收開羅和波茨坦公告,中華民國於南京舉行受降典禮,在臺灣受降典禮於臺北舉行,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臺灣光復。
Read more Without the Republic of China’s Contribution, WWII Would Have Taken a Different Course 我國政府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以「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戰爭的真相不能遺忘」為信念,製作五部勾勒中華民國對日戰爭系列短片。本片以四大史實說明中華民國將日軍主力困於中國戰場,對盟軍獲得二次大戰勝利之貢獻。史實1:我國是1937年同盟國中最早抵抗清略的國家,由於我國牽制日軍,因此同盟國才能在歐、亞同時作戰。史實2:我國以落後的裝備與訓練對抗先進精良的日軍,粉碎軸心國會師中東的計畫。史實3:1942年我國派兵前往緬甸支援英軍抗日,使日軍陷入滇緬叢林,協助英美軍隊在東南亞取得優勢。史實4:我國在戰略上遏阻了日本在亞洲的武力擴張,避免戰火延伸到美國或其他國家。中華民國是同盟國對日作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力量,並使世界各國人民走上和平道路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Read more A trailer of five videos about the Republic of China’s role in WWII 我國政府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以「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戰爭的真相不能遺忘」為信念,製作五部勾勒中華民國對日戰爭系列短片,希望追求和平 。本片以30秒紀錄片呈現中華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之貢獻,片中說明中華民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可或缺的盟友、在同盟國中犧牲最慘烈、作戰時間最長,是同盟國勝利的關鍵力量。中華民國是亞洲戰後秩序的建構者,更是聯合國的共同創建者。
Add to cart Greetings to the Belize 本影片為呂秀蓮副總統向貝里斯政府及人民發表談話。呂秀蓮副總統對於第一次以中華民國副總統的身分出訪貝國表示高興,並稱此次出訪為軟實力外交,分享我國人權、民主、技術等方面的成就。並表示中、貝建交11年來,兩國邦誼大大增長,希望繼續加強兩國的關係,讓中美洲及亞太地區的人民,都能夠共享民主自由、繁榮跟和平。
Add to cart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本影片為講述憲法創建及總統選舉的過程。中華民國總統的產生,是依據憲法規定的程序選舉出來的,而憲法的最初創始者,是國父孫中山,國父創建民國,手著「民權初步」、「三民主義」 等書籍,作為立憲的基礎。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就著手推行憲政。但是軍閥割據叛亂,妨礙民主政治推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繼而率師北伐,於民國17年統一大陸,民國25年,政府就召開了國民會議,討論如何實施憲政,並且草擬憲法內容條文並召開國民參政會議,討論憲法內容。於民國34年日本侵略戰敗,政府還都南京並立即籌劃推行憲政,希望實現三民主義的民主政治理想。經過制憲國民大會討論,最後於民國36年1月1日正式頒佈施行。中華民國憲法共有175 條條文,國民大會這一章中,敘述國民大會代表全國國民,行使政權,它的職權為選舉總統、副總統,罷免總統、副總統,修改憲法,和複決立法院所提的憲法修正案。民國37年3月,國民大會舉行立憲後的第1次會議,選舉第1任總統,被提名競選的有蔣中正和居正2人,選學結果由蔣中正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的第1任總統。且就職大典於同年5月20日在南京舉行,從此民主政治的運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民國73年3月21、22日國民大會投票選舉總統及副總統,第7任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蔣經國及李登輝,經過國民大會投票選舉的結果,分別得到1012張及873張有效票,經國民大會正式公告當選第7任總統及副總統,而後於5月20日就職大典上宣示就職。
Add to cart 中華民國總統的產生 本影片為講述憲法創建及總統選舉的過程。中華民國總統的產生,是依據憲法規定的程序選舉出來的,而憲法的最初創始者,是國父孫中山,國父創建民國,手著「民權初步」、「三民主義」 等書籍,作為立憲的基礎。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就著手推行憲政。但是軍閥割據叛亂,妨礙民主政治推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繼而率師北伐,於民國17年統一大陸,民國25年,政府就召開了國民會議,討論如何實施憲政,並且草擬憲法內容條文並召開國民參政會議,討論憲法內容。於民國34年日本侵略戰敗,政府還都南京並立即籌劃推行憲政,希望實現三民主義的民主政治理想。經過制憲國民大會討論,最後於民國36年1月1日正式頒佈施行。中華民國憲法共有175 條條文,國民大會這一章中,敘述國民大會代表全國國民,行使政權,它的職權為選舉總統、副總統,罷免總統、副總統,修改憲法,和複決立法院所提的憲法修正案。民國37年3月,國民大會舉行立憲後的第1次會議,選舉第1任總統,被提名競選的有蔣中正和居正2人,選學結果由蔣中正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的第1任總統。且就職大典於同年5月20日在南京舉行,從此民主政治的運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民國73年3月21、22日國民大會投票選舉總統及副總統,第7任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蔣經國及李登輝,經過國民大會投票選舉的結果,分別得到1012張及873張有效票,經國民大會正式公告當選第7任總統及副總統,而後於5月20日就職大典上宣示就職。
Read more Taiwn: the other China 本影片為KIRO-TV所製作的介紹臺灣節目。旁白首先從臺灣的歷史介紹起,從清朝到日本的統治,隨後中華民國戰敗來臺,開始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歷史。並訪問駐美代表錢復及行政院院長孫運璿以及其他嘉賓。 以及介紹我國人民生活情形、軍事、文化、十大建設、經濟發展等。節目拍攝場景包含夜市、農地、廟宇、工廠、國慶活動、軍事演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