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影片資訊
- 播放時間長度:00:50:05
- 檔案名稱:MOFA110079CE-MV-00007
- 影片日期:不詳
- 備註:(無備註事項)
影片摘要
本影片為臺灣之美第七集-臺灣的年。
臺灣民族的多樣性,造就了臺灣的年,展現出中國大江南北各族群過年的精華。開放的富裕生活環境,也衍生出許多新的年節創意。臺灣新年猶如中國文化的縮影,現今臺灣人也以現代、進步且多元的角度,重新詮釋中國新年的意義。
介紹冬至的搓湯圓、農曆臘月十六尾牙、刈包、潤餅、送神、掃塵、春聯、年貨等等傳統習俗。
除夕是全家的團圓日,在外的遊子都一定會準時回鄉團員。除夕祭祖,也是閩南族群最為看中的一項活動。客家族群的祭祖其特別之處,在於日期可以更改,因客家人屬遷習性的族群,危機意識高,相對凝聚意識也特別強,從祭祖之盛大便可看出。
年夜飯,在農業社會對遠遊未歸的親人一樣擺持一副碗筷一個空位,表示和家人一起團聚。隨著社會的變遷,年夜飯的風俗依舊存在,這也是一年中全家人難得的大團圓,這一餐,不僅傳達了感謝慰勞與除舊迎新的精神,更融合親情的溫馨。
新年,人們一定互道恭喜,討吉利,展現了中國人寬大為懷、樂善好施的精神。新年新氣象,人們一定會趁好天氣出遊走春,透過舞龍舞獅與鞭炮聲,感受新年的美好。
大年初二女兒帶著先生與小孩回娘家省親,初三為客家族群的送窮日,掃地要由外往裡掃,把福氣與財氣掃進自家門來,才能帶來好運。初三同時也為卑南族的聯合年祭,臺灣所有原住民族的活動,都會先以祭司對先祖天神的祭祀開始,聚會則以部落為單位,與漢人以氏族為單位的結構有所不同。最後介紹年後,家家戶戶準備收心開工的各項活動與習俗。
初四迎神日,上天述職的眾神又將回來監督人間,家家戶戶與生意人,紛紛燒香祭拜,更把紙錢燒的火旺,共同祈求平安健康、財源廣進。初五開市,大家收心準備重新投入工作,各家公司行號都會選擇吉時開市,放長鞭炮期望新的一年,企業能一炮而紅,聲譽響亮、氣勢沖天。初六挹肥,即所謂的春耕,農田經過整個冬季的休耕逐漸恢復生機,年前休耕所種植的油麻菜花也成為了泥土的養分,使大地更為豐沃,望新的一年也能帶來豐收。新的一年,中國人也不忘安太歲,為全家人祈福消災。正月初九天公生,為玉皇大帝的壽誕,午夜零點開始舉行祭典,對天公展現崇高敬意與努力的心血。
元宵節為新年過後最大的節日,元宵節例行的慶祝活動必定有賞花燈及吃元宵,當然各地習俗及慶祝活動也會略有不同,如:澎湖的天后宮,會搭置七星橋,讓信眾走上橋祈求媽祖保佑,庇護闔家平安、臺中東勢的客家族群,也會在元宵節前舉辦新丁粄的比賽,當年家中若有新添男丁的信士,都可參與比賽。平溪的放天燈、市府的花車遊行、大甲的傳統花燈、內湖的攻砲臺、鹽水的蜂炮、鹿港的高空煙火、臺東的炸寒鄲等,皆為臺灣各地所舉辦的元宵活動,其共同目的都為去除瘟疫拔除不詳及淨化心靈的精神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