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影片資訊
- 播放時間長度:00:51:43
- 檔案名稱:MOFA110079CE-MV-00006
- 影片日期:不詳
- 備註:(無備註事項)
影片摘要
此影片為臺灣之美第六集。
00:0010~00:23:38為第一段「蛻變中的故宮」。
故宮博物院為藝術文化的最高殿堂,同時也是世界文明遺產重要的精神堡壘,故宮國寶遷移的傳奇史話更彰顯了臺灣護衛文明遺產的努力。從文物的保存、研究、教育推廣到數位化的典藏,故宮博物院不斷的改造經營,從宮廷走向全民,他的蛻變也見證了臺灣文化發展的軌跡,為臺灣的知識經濟帶來無限願景,並介紹院內所展出的收藏品、字畫真跡及美術作品。立足臺灣50多年的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世界人類文明的瑰寶,其所典藏文物貫穿時間近七千年,空間涵蓋範圍也極廣。例如:西藏的藏傳佛教法器、日本的浮世繪甚至是西方的工藝品等等。文物中有不少是來自歷代皇室的收藏品或民間收藏家的收藏,在古代想目賭這些真跡名品,必須要有特殊的機緣才有辦法。當時的收藏家與現代收藏家無異,經常與藝術家往來密切,他們不但保存文物,使之免於毀損與丟失,同時也與當代藝術家互動頻繁,共同激發創作,並留下心靈交會的提跋與印記,也成為故宮繪畫的一大特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後,許多文物從皇室收藏轉移為公有財產,深宮內苑便成為了現代的展覽大廳。眾多古文物與藝術品,在博物館專業人員嚴謹細膩的保存與研究下,逐步走出殿堂下鄉巡迴,進而與世界文明接軌。為了讓大眾能夠體驗文物之美,故宮博物院積極籌各項辦展覽,引進世界各種展覽,同時也將故宮文物推向全世界。
歷經無數的坎坷與歲月,故宮博物院力圖蛻變與創新,在放眼世界之際,也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將博物館的豐富資源帶入社會,為臺灣本土注入文化的活水。基於人文關懷,將文物引入鄉村及災區,以藝術治療精神傷痛,縮短城鄉文化落差。一方面,也透過最新科技與設備,致力於文物的保護研究與教育推廣。博物館邁向企業化經營的同時,故宮博物院也逐步結合科技,為教育推廣努力,展現新風貌。1999年,故宮博物院以多國語文建立故宮全球資訊網,透過網路建構虛擬博物館,將故宮文物有系統的數位化,以主題方式延續特展研究成果,累積豐富教育資源。同時在世界展覽方面也致力創新,以嶄新的研究成果及策展理念。引入生活、女性關懷等新興時代議題,配合活潑的展示型態,讓博物館更加生活化。故宮為使博物館更加親民,2000年建置了多媒體展覽室,將數位化導覽帶入實體展覽,同時也設計系列的兒童節目、出版品等等,培養下一代藝術涵養與人文涵養。00:23:55~00:51:43為第二段「文化座標-臺灣的博物館」。
臺灣因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等因素,呈現多族群與多文化的豐富樣貌。近年來臺灣不管是公立或私立的博物館,在質量上也有著莫大的進步,從展覽、典藏、教育、活動,這四大功能下扎根,也成為全民終身學習、休閒並與世界各民族和文化接軌的具體象徵。
1980年,宋文薰教授在臺灣東部的卑南地區,挖掘出土了上千具石棺與陶器、石器等文物,是臺灣居民最早的遺址。2001年在卑南遺址附近所建立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完整呈現臺灣從島嶼誕生,到人類移入南島民族定居的生活歷程,同時也展現出臺灣的豐沛生命力。臺灣最早人類,分為三階段,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而卑南遺址則是環太平洋地區,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先民遺址。
順益博物館完整蒐集並呈現了臺灣原住民的生態,如:紋面、織布、木雕、陶壺、琉璃珠,以及祖靈信仰等等。1999年成立原住民委員會,使原住民們的自信與尊嚴、文化與社會地會,正逐漸提升並受到重視,而後陸續介紹熱蘭遮城、鹿港民俗文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等。
臺灣自1980年代以後,各式博物館陸續建成以及對臺灣教育發展的影響及改變。1983年所成立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大量典藏臺灣早期本土的著名畫家之作,同時更引進了西方現代繪畫的觀念並與各國的現代學術機構合作舉辦交流展覽。臺北市立美術館對美術的教育推廣有著極大的貢獻,美術也不再只是牆上的掛畫,而是生動且多元的視覺藝術,並引導民眾對美學的新觀念。1986年所建立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現了臺灣對科技教育的重要,館內呈現了古代中國的科技發展歷程,看到館內所展的指南車、火藥、造紙及印刷這四大發明,同時又展有水鐘、渾天儀、地動儀等發明。自然科學博物館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生命科學廳、中國科學廳、地球環境廳、科學中心以及植物公園,分別利用圖像、實物、模型、科技儀器與電腦多媒體等具象化的方式,表現了科學的過去與未來。2000年所成立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則展現了臺灣海域生物與資源的豐富樣貌,其中館內的大洋池、波濤走廊以及活珊瑚養殖技術,也是世界著名的。近年來臺灣對西方文明藝術十分熱中,羅丹、畢卡索、達文西等知名作家的作品相繼來臺演出,同時臺灣也邀請了世界各大博物館,如羅浮宮、奧賽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著名大型美術館相繼來臺展出。中國大陸文物,如兵馬俑、馬王堆、圓明園、唐代文物等,也紛紛渡海來臺。臺灣與世界各文明相互接軌,埃及、兩河、馬雅等文化,也在臺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