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美 第2集:果香風華、茶鄉流金

Category: Tags:

資訊

影片資訊

  • 播放時間長度:00:55:44
  • 檔案名稱:MOFA110079CE-MV-00002
  • 影片日期:9月9日
  • 備註:(無備註事項)

影片摘要

此影片為臺灣之美第二集。
00:00:23~00:28:31為第一段「果香風華-臺灣的水果」。
位居亞熱帶的臺灣,具有海島型氣候的特質,生產出兼備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水果,各類水果經過品種改良和產期的調節,讓臺灣水果開創出一波又一波的盛景,也贏得了「水果王國」的美名。如今,臺灣果園早已從早期的簡樸,轉變成非常現代化且企業多角化經營的豐美景象。由果農組成「產銷班」並策劃各種各樣的活動,結合當地特產為號召,同時結合旅遊活動的大型水果節,讓遊客盡情享受臺灣水果之餘,也能感受到臺灣人的親和力,共同體驗臺灣這塊鄉土豐沛充盈的生命力。
臺灣農民都已具備相當的教育程度,樂於吸納新知,並配合政府輔導與學者專家的協助,使得臺灣水果改良的成績斐然,水果改良中,產期調節是臺灣果農最嘖嘖稱奇的成就,產期調節使得原本在夏季生產的水果,可以舒緩移轉到其他季節,平衡整年的水果供需,既可避免果多價賤而傷農,又可提供消費者更穩定的水果種類選擇,互蒙其利。現今觀光休閒已成為臺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娛樂,也因此帶動起各地形塑產業文化的風氣。更使地方建立起,璀璨獨特的觀光資源,在產業文化中,休閒農園是主要舞臺,而觀光果園,正式這舞臺上的重要劇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臺灣果園已成早期的樸素面貌,轉變成設施現代化,果樹欣欣向榮的豐美景象。各水果產區都有果農組成的產銷班團體,一起研發水果的栽種,同時策劃各種結合旅遊、活動和直銷的套裝節目,例如以當地’特產維浩招的大型西瓜節、蓮霧節、鳳梨節等等,遊客們可以同時享受師喝玩樂的趣味。
00:28:32~00:55:44為第二段「茶鄉流金」。
茶與臺灣人關係密切,在歷史上不但看到茶的重要,在生活上更可以看到臺灣人對茶的用心和用情,向生活的各個角度來延伸。此影片將介紹臺灣茶葉史,以及茶的製作過程。
在現代社會當中,大部分的傳統不是被推翻,就是被顛覆,除非他與人的生活與情感,能緊密結合令人無法割捨,才會因應時代的改變,在傳統的內涵中轉化成更豐富的型態,「茶」便是其中之一。
茶在臺灣的社會中,也與其他元素做結合,為茶增添了藝術氣質。茶與音樂的結合,是透過音樂的抽象特質與心情共鳴、與空間互動。加入了音樂的茶藝,更增添了一份韻味。「綠蕊沁金波,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接著介紹茶與花之間的關連。插花從北宋時代就與品茶並列於生活四藝之中,也是生活中隨時可以賞玩的藝術形式。而花藝中的文人花,特別分出一支茶花,這多少也說明了,它與茶之間的親密關係。茶花追求清遠,且與茶的清淡簡樸,相互呼應,這也讓數世紀的中國人們,仍玩味不已。在文明逐漸發達的年代,人們與自然的距離也就越遠。而孕自於大自然的茶,便成為了親近大自然的象徵,而同樣來自大自然的花,則在茶藝的天地裡,便自然的扮演著被歌詠的對象。為追求茶香的品質,也為配合時代的改變,製茶的漫漫長路上,掀起了機械化的革命風潮。茶農使用機械採茶,鮮嫩的翠葉在茶農的眼和手中,嚴格把關,看著茶農們製茶的過程,他們的期待與茶菁的蛻變相互結合,最終成為杯中那晶瑩剔透且香醇芬芳的茶湯。茶農們將經過錘鍊烘焙過的茶葉,幾經反覆搓揉,壓制後,最終變成一塊塊芬芳的茶磚,在坊間,隨處可見的茶藝相關活動,以及茶葉品種改良的歷程。不管是愛茶人士間的以茶會友,還是在茶藝比賽泡出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茶,亦或是在鄰里間的鬥茶習俗。臺灣茶藝的發達,以及茶葉的旺盛生命力,都與茶葉改良場的專業研發與指導,有著密切的關係。以農業為基礎的茶,在臺灣人用新的研發與耕耘下,變化出各種綽約的風姿,將茶葉的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辜負前人辛苦打下的茶業江山。臺灣早期就屬茶葉為最大宗輸出產業,加上淡水的開港,造就北臺灣的興起,臺北的大稻埕,便見證了這一段輝煌的茶葉史。光復後,臺茶的外銷為臺灣農業的復興,提供了莫大的貢獻,臺茶聞名於世更為臺灣賺取了可觀的外匯。直至今日臺灣的茶葉,仍秉持先人努力以及臺灣人勇於創新突破的精神,持續為這項傳統產業,帶來新風貌與改變。

延伸資訊

授權狀態

可授權

民國年份

不詳

語言

中文

字幕

中文

媒體類型

影帶

內容類型

資料影片

出版-出品者

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

製作者

華岡興業基金會

授權單位

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