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美 第8集:臺灣永續發展、臺灣手工藝

Description

影片資訊

  • 播放時間長度:00:59:02
  • 檔案名稱:MOFA110079CE-MV-00008
  • 影片日期:10月21日
  • 備註:(無備註事項)

影片摘要

此影片為臺灣之美第八集。
00:00:00~00:29:00 為第一段「與大地共舞-臺灣的永續發展」
1543年,葡萄牙人航行經過臺灣時,在海上望見臺灣小島並讚嘆到「Fomosa」,是為「美麗的島嶼」之意。從此臺灣就被西方人稱為美麗之島-福爾摩沙。
幾千年來,維護臺灣好山好水的人,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們,直到四百多年前,臺灣湧進了大批來自大陸沿海的移民,移民們落腳在平原及丘陵地區,原住民才逐漸往高山及東部遷移。移民的漢人,依循著自然規律作息,當春雷與濕潤的春雨開始時,便開始展開了春耕,一切都順著四季的變化,或工作或休息,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把臺灣經營成,充滿生機的寶島。原住民們在傳統習俗中,更是充滿了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原則,例如:山林燒墾、耕地輪休,藉此永保土地的養分;同時也遵循著祖先所規定的狩獵禁忌,維持動物間的生態平衡,以確保族人的永續發展。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是否絕對的衝突而無法並存?事實上,美好的土地若能好好維護與規劃,便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永續共存。從衛星相片上,清楚的看見臺灣三分之二的地區為林地,毫無疑問的,森林為臺灣的重要命脈。尋找臺灣的立足點,必須從此開始。高山是玉山國家公園的特色,每年攀登臺灣第一高峰的玉山的人們絡繹不絕,墾丁國家公園,展現了大海的美豔。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峽谷奇景,公路沿著絕壁開鑿,彷彿一座巨型的雕刻作品。平原地區除提供農業用地外,同時也提供工業生產用地,享譽臺灣的「Made in Taiwan」產品,皆生產於此。其中電腦資訊產品的生產重鎮,就位於臺灣北部的新竹科學園區,園區占地約有五百公頃,每年以驚人的產值在科學園區內運轉著,更創造了新一波的臺灣經濟奇蹟,也帶領臺灣走向科技島國的未來。都市、產業生產區,在大地的棋譜都是一個點或零散的面,通通都必須仰賴交通網路做連結。四通八瘩得高速道路與鐵路,帶領人們快速穿梭,同時也帶動競爭力。施工中的南北高速鐵路,可將南北時間距離縮短為一個半小時內,是為臺灣邁向南北短距離、城鄉無隔閡的理想。

00:29:01~00:59:02 為第二段「巧手拍藝-臺灣手工藝」。介紹臺灣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工藝藝術之美。工藝是點亮文明的一盞燈,技術只是它的基礎,人藉著手向世界傳達它的意志,建構起生活的豐富面貌。工藝來自生活,生活形塑出文化,兼具精神追求與生活裝飾美學的交趾陶,從過去細細潺流至今,以多變的造型與瑰麗的色彩,既豐富了臺灣人寄託身心的廟堂與家室,也拓展了手工藝的文化格局。它時而透過臺灣人心中那一份祈福納祥的心願,時而藉由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發揮教化功能。靈動的姿態中有生命的質感,道盡了俗世的生活情趣。宇宙萬物的生命雖有窮盡,來自大自然的素材,卻透過人手有了第二次生命。傳統木雕工藝記錄了臺灣人在艱難時對生活的祈望,在豐饒時對天地的敬謝,不僅讓生活豐厚起來,近年來更寫下一篇篇臺灣人以文化立業的成功故事。工藝家除了以一刀一鑿來聯絡臺灣人與神明之間的情感,也亟思為傳統注入藝術新風貌,便進一步的雕鑿起人們的日常空間。在趨向簡約風格的現代社會中,反映臺灣人崇尚自然、尊古懷舊的永恆追求。
如果說木雕是自然形體的再生,瓷器則是自然素材之轉化,豐富的陶土資源使臺灣成為陶瓷美地,工藝家用心感受陶土的質地,打造出瓷器的完美肌理,並將臺灣陶瓷工藝推向世界的舞臺。泥土的另一種強韌生命力,在陶器上釋放無遺,臺灣的工藝家選擇以其原始而真誠的自然美來打動人心,讓人在它難以言喻的風情中,找到悠游城市的心靈寄託,從容享用自然,並玩味起生活。不論欣賞在視覺間、品茗在唇間或把玩在手掌間,它溫潤親切的觸感彷彿大地之母的手輕輕撫慰步調忙亂的現代人心。
放眼臺灣山川景物,處處可見竹的身影,它穿梭在臺灣常民生活中,更融入文化的命脈裡。纖細、輕巧、堅韌的竹製品,從過去的傳統編織器皿,升格為經得起反覆琢磨的精緻器物。在現代工藝家的用心用情下,同時滿足實用以及視覺賞析上的需求,開創出更豐富的竹藝世界。接著看到原住民族的部落民族編織的畫面。一經一緯穿梭著,一針一線縫製著,原住民將部落代代相傳的色彩與圖紋,浸染成衣布,織縫入衣裝,穿著它奔走於生活中,捍衛祖先傳下來的傳統。剔透晶瑩如雨露,溫潤潔淨如淚滴,琉璃珠不只美麗,也具有生命與神靈,直至今日彷彿仍可聽到祖先為之發出的嘆息。新時代的臺灣手工藝,從實用性走向美學層面的展現,這意味著工藝文化已趨成熟。工藝家藉由作品獨創性、賞析度,來確認自己的存在,並尋求觀者在審美價值上的認同。世界瞬息萬變,臺灣人的姿態雖已改變,質樸的木材卻以無聲的語言追回超越時空的情感。有的工藝家選擇呼喚臺灣人內心最底層的情感經驗,有的透過作品傳達對社會的關懷。不論是表情達意或批判省思,不論是具象或抽象,都在現代人心中觸發了激烈又溫柔的情愫,達到與人心共鳴的最高成就。臺灣工藝家的心中早已跨越了位生活服務的基準線,將目標改而瞄準更遠大的宏觀視野與心靈版圖。接著瀏覽木工藝術家所雕刻的田園場景作品,透過作品穿過重重記憶,再現於工藝家眷戀的手下,迴盪在早年生活中的聲響,不論是繃在肌肉裡的緊張亦或是困縛一雙赤腳的泥土,都象徵著現代臺灣人心底的根。用竹片所編織的藝術作品,不僅是工藝家手中打造的藝術,同時也潛入了人心。體會世間萬物的可愛與可貴,追隨創作者取自自然的素材,藉此讚嘆大自然造物之巧,或單純鑑賞工藝之美,亦或是體會物質形體與創作者心意交融的境界,甚至琢磨出其中所寓含的啟示。大自然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生命與物質,是人們的勞動與智慧,進一步的使它們變得更加多樣化並呈現在世人眼前。然而技藝上永無止盡的鑽研,仍是最基本的修業,精神層次上的追求與提升,才是使臺灣手工藝獨一無二的內在格局。

Additional information

授權狀態

可授權

民國年份

不詳

語言

中文

字幕

中文

媒體類型

影帶

內容類型

資料影片

出版-出品者

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

製作者

華岡興業基金會

授權單位

外交部